靜脈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,血流緩慢、靜脈壁損傷、血液高凝狀態。
發生靜脈血栓后,輕者靜脈出現發紅、腫脹、發硬、結節、痙攣性疼痛等癥狀。
嚴重者發展為深靜脈炎,患肢皮膚出現褐色紅斑,繼而紫暗紅腫、潰爛、肌肉萎縮壞死,周身發熱,患肢劇烈疼痛,最後可能面臨截肢。
另外如果血栓游走到肺,堵塞肺動脈而成肺栓塞,會危及生命
事實上,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。 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。 所以,要遠離靜脈血栓,“動”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。
過去醫學界認為,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係密切,而最新研究發現,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,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“電子血栓”。
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,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%,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。 使用電腦1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,起身走動,伸伸胳膊踢踢腿,活動踝關節,拉伸小腿肌肉。
樹立「久坐不動易患血栓」的觀念,在生活中改掉「久坐不動」的習慣,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
從進化論角度看,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。 在預防血栓方面,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、增強心肺功能,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迴圈,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,防止血栓形成。
三: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,且保證30分鐘,並堅持做到有恆、有度,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。
七:是指運動后心率+年齡=170。 例如:50歲的人,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。 (身體極好者可達到190次; 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150次,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)
記住「動」這一個字,每天都「動起來」,才能血栓不上身,一生無栓! 簡單又好用的方法,一定要發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