澤漆湯主證:咳嗽咳痰,喘息,甚至咳而胸痛,面目浮腫,脈沉。
若伴有咳吐黃痰,自覺喉間有腥味,舌尖紅苔黃膩,可合用葦莖湯加減(葦莖、冬瓜子、薏苡仁、桃仁,桔梗)
肺結節是直徑小於3釐米的局灶性、類圓形、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,隨著現代影像學技術的發展,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。 本病具有病因複雜、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的特點。 西醫治療以定期隨訪為主,難以從根本上消除結節、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焦慮情緒。肺結節屬中醫“痰核”“肺積”“積聚”等範疇。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記載:“痞者,閉也,痞必有塊,塊則有形,總在皮里膜外,其原皆由傷於飲食,脾胃虧損,抑且邪積胸中,阻塞氣道,氣不宣通,為痰為食為血,皆得與正相搏,邪既勝,正不得而制之,遂結成形而有塊。 “其認為本病多由氣虛痰瘀痹阻脈絡所致。澤漆湯首見於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氣病脈證治》,書中記載:“咳而脈浮者,厚樸麻黃湯主之。 脈沉者,澤漆湯主之。 “澤漆湯由澤漆、人參、桂枝、半夏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白前、紫參組成。 張仲景敘述本方證極簡,證述雖簡,但值得探究,臨床上運用得當可大放異彩。 結合《金匮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》“脈沉而弦者,懸飲內痛”說明脈沉當責之於水飲內停,正氣虧虛。 張傑根據《內經》「陽化氣,陰成形」理論,認為肺結節多由脾肺陽氣不足,痰濁瘀血積聚導致,常用澤漆湯加減治療,屢有應驗。
某患者,女,58歲,2020年8月12日初診。 主訴咽癢咳嗽,查胸部CT提示:左肺下葉兩枚小結節,大小約6.9×5.5毫米、4.9×4.0毫米。 舌苔薄黃,舌紅,脈沉。处方:泽漆30克,石见穿20克,紫菀30克,姜半夏20克,黄芩15克,丹参30克,生黄芪30克,桂枝20克,茯苓30克,前胡20克,黑玄参30克,浙贝15克,夏枯草30克,干姜10克,金荞麦15克,猫爪草15克,薏苡仁30克。14剂,每日1剂,水煎服,早中晚温服。二诊时咳嗽依然,前方加炙麻黄10克、杏仁10克、蝉衣10克、僵蚕10克、白前20克。14剂,服法同前。三诊时诸症皆轻,复查胸部CT提示原左肺结节已消失。诉仍有胸闷。处方:炙麻黄10克,杏仁10克,干姜10克,细辛5克,五味子10克,泽漆30克,黄芩15克,姜半夏15克,石见穿20克,紫菀30克,白前20克,红参6克,生黄芪30克,炒白术15克,桂枝15克。14剂,服法同前。药后诸症消失。本案患者正气不足,水饮内停,气机逆乱,上迫于肺,故见咽痒咳嗽;痰饮内停,血脉运行受阻成瘀,痰瘀互结,故见有形结节积聚于肺;舌红,舌苔薄黄,脉沉为水饮内停、饮郁化热之征。方中泽漆为君,味辛、苦,微寒,泻肺降气行水,消痰止咳而略具补性;桂枝、干姜通阳温化水气;紫菀、前胡、姜半夏降逆止咳、祛痰化饮;石见穿、丹参活血化瘀、散结消积;生黄芪、茯苓、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;黄芩清肺,除水饮郁生之热;黑玄参、浙贝、夏枯草、金荞麦、猫爪草清热祛瘀、化痰散结。诸药合用,正中病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