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知道是哪個器官上火,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,那麼,上火一點兒也不用怕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..........
胃腸道癥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痛、腹脹、口幹口臭、大便稀爛、便秘、牙齦腫痛、胃口不好等。
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、胃口不好、便秘、腹脹、舌紅、少苔;
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、口幹口苦、大便幹硬。 胃火,即是胃熱。
對於嗜酒、嗜食辛辣、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,中醫稱之為胃火,通常是由濕熱、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。
同時,火氣也因飲食的量、質和時間三大原因而引起。 輕微胃火盛者,好像永遠吃不飽,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; 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,胃部出現發炎現象,就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,可以說是物極必反。
中醫認為,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、清滯的原則,要飲食節制,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,甜膩的食物少吃,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,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,並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。
頭痛頭暈、耳鳴、眼幹、口乾舌燥、口苦口臭、兩肋脹痛、睡眠不穩、身體悶熱、舌苔增厚。
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,所以调整情志、稳定情绪非常重要,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,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。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,也会造成肝火上升。
要预防肝火旺,除了睡眠足够、心情放松,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,比如药疗方面,肝太热者可用金菊花、溪黄草、夏枯草、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药材合煎饮服。不宜吃辛辣、海腥、过腻过酸、煎炸食品,以及羊肉、海虾、肥肉、乌梅等,以免火上浇油。
心烦急躁、面赤口渴、心中烦热,失眠、便干尿血、口舌生疮、肌肤疮疡。
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、口干、小便短赤、心烦易怒等。
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。中医提醒需要控制情绪,减少紧张,少生心事烦事。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、处理繁杂、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,以免心火气盛,诱发心脑疾病。
心火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,寒温适度,多食蔬菜水果,少食辛辣之物,禁酒,多运动。
咽干疼痛、咳嗽胸痛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、口鼻干燥、潮热盗汗、手足心热、失眠、舌红。冬季固然寒冷,但人们穿衣多、住房暖、活动少、饮食所含热量偏高,体内容易积热,故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。
中医认为肺主皮毛,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,如白萝卜、白木耳、大白菜、芹菜、菠菜、冬笋、香蕉、梨、苹果、百合、杨桃、枇杷,同时多饮水,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。
可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,反复进行吸气呼气,尽量排出肺内气体,另外每天主动咳嗽几下,也是积极的保护性反射动作,能有效清洁肺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