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當食物的溫度超過65°C時會損傷口腔及食道粘膜,日積月累就可能引發食管癌。
黃麴黴毒素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天然污染物,毒性是砒霜的68倍!黃麴黴毒素可能使人急性中毒甚至死亡,長期低劑量也會增加癌症風險。所以,一旦發現發黴,整袋扔掉,沒有發黴的部分也不要吃。因為,肉眼看到的黴斑,只是一部分,看不見的毒素卻早已滲入食物深部。即使是加熱,黃曲黴素要到 280°C 以上才會分解,一般的烹調溫度,根本達不到這個水準。所以說,食材不要一次性買太多,也不要為了省一點點錢,就去吃發黴的食物。
煙草煙霧中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,其中已被科學論證可致癌的有69種。這種油煙夾雜著不少烷烴類致癌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,所以我們平時炒菜時一定要開窗、開抽油煙機,烹調時盡量少製造油煙。
酒精在體內致癌性很強,從口腔癌、咽癌、喉癌、食管癌到肝癌,幾乎囊括整個消化系統。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,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~30克酒精,女性10~15克。當然,從更嚴謹的角度看,最簡單省事的方法是滴酒不沾,能不喝就不喝。油膩:吃的油膩容易發胖。 而肥胖可能會增加62%子宮癌風險,也會增加31%的膽囊癌風險和25%的腎癌風險。油炸:在高溫油炸的過程中,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物質。 特別是反覆煎炸過的油,其中的致癌物更多油葷:研究都證實,大量攝入豬牛羊肉等紅肉,與結直腸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。
儘管鹽本身並非致癌物,但是過鹹的食物容易損傷胃黏膜,增加患胃癌的風險。除了日常烹飪要限鹽外,要特別提醒的是,除了食用鹽外,某些食物本身所含有的鹽分也要限量,特別是一些加工醃制食品。喜歡重口味的人,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,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傷害。
79994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